当前位置:首页 》 永远怀念

追忆夏吟兰教授

日期:2025-09-24  来源:秘书处

郭 晔

 

在座各位老师都是我从内心尊重、热爱、倾慕的老师,是陪伴我半生成长、在我全部职业生涯中指导我、支持我的老师。刚才陈明侠老师、扈纪华主任、龙翼飞老师、李明舜老师的发言,让我再次受教。这是追忆,亦是传承。

在我学生的回忆里,夏老师始终洋溢着法律人的风采。记得1996-97年在法大,中青年法律学者讲座受到全校追捧,作为本科生,我从军都山“追星”到小月河畔,只为一睹留洋归来的法大学者的意气风发、挥斥方遒。焦洪昌、李显冬、舒国滢、方流芳……其中两位英采飞扬的女性法律学者,就是费安玲老师和夏吟兰老师,以其扎实的理论功底、深厚的学术造诣、精准的逻辑推演、独到的犀利见解,直抒胸臆,充分彰显了巾帼之志、法学之美,言辞之豪爽、胸怀之宽广。这是女性法律人的风采,我之向往与追求。后来很多次会议与夏老师相逢,我都由衷赞她是“不老女神”。而她并不知晓,我从本科生时就暗种的“情愫”。今天才知两位老师是舍友,同为法大大师姐,令人倍感荣耀之至、感伤之至。

在我工作的回忆里,夏老师始终秉持着法律人的情怀。1998年进入全国妇联权益部工作后,推动修改婚姻法、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,制定和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,制定实施反家庭暴力法,建立法规政策平等评估机制……都是切身经历的重大事件。我从信访个案、调查研究中不断发现问题、积累实务经验,在聆听专家意见建议中不断提升理性思考能力,学习将理念与实践相结合转化为法条、政策和措施的本领。在这个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的法律共同体中,夏老师无疑是倾听妇女呼声的师者,是追求公平正义的行动派,是愿为发不出声的、最大多数人利益奔走疾呼的法律人。反家庭暴力法之后,她牵头民法典·婚姻家庭编的编纂、推动司法解释的出台,还开启性骚扰防治法的探索之路。和妇联的老大姐们一样,她对妇女的深厚感情感染着我,她的坚持、坚守与无畏激励着我,化为我内心最强大的动力和勇气,时刻鞭策我立足岗位为男女平等的事业贡献微薄之力。

在我无数次向夏老师请教求教的回忆里,夏老师始终践行法律人的平等精神。无论是藉藉无名的学生还是处室、机构的负责人亦或是业内大咖,无论是记录人还是参会讨论者,夏老师一视同仁、平等对待,耐心回应每个不成熟的见解,肯定其中的价值;无论多么紧急,为源头保障特定群体权益进行法条论证,只要发信息向她求助,就会获得最大支持和无私帮助,修改文稿、提出建议,从不计个人名利与得失。去年9月,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会召开前,我向夏老师报到,她向我祝贺,一句“太棒啦”看得出她的真心欢喜与激励;今年1月,纪念“北京+30”请夏老师作为亲历者在全国妇联第三会议室参加座谈会,她和马老师坐在对面的盈盈笑容让我深感亲切与鼓舞;今年4,在举办了11次的婚姻家事论坛上,夏老师的精彩点评竟成了我的最后一次聆听。是的,永远热爱、永远开放、永远包容、永远鼓励,定格为永远的回忆。

夏老师自2010年起任中国妇女研究会的理事,2015年至今是常务理事,是法律政策专业领域小组的核心专家,她的突然离去是中国妇女研究事业、婚姻家庭法学事业的重大损失!作为学生、师妹、战友、同道晚辈……,能做的,惟有坚持——

我们要坚持为妇女发声,始终和发不出声的妇女在一起,看见她们、了解她们,真正反映她们的诉求,用实际行动推动健全解决问题的更为完备的法律政策体系,推动法律制度落地落实,帮助她们追求美好生活。

我们要坚持为妇女研究发声,潜心于理论研究、规律研究、实证研究,以身入局,不停观察、不停反思,以中国化、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理论为指导,推动中国特色的妇女/性别研究自主学科体系和自主话语体系建设。

我们要坚持为妇女人权事业发声,牢牢把握妇女领域人权对话与斗争的主动权,不走老路、不走邪路,坚定不移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道路优势、制度优势,坚决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,讲好中国妇女发展故事。

我们要坚持为彰显中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蕴含的价值理念发声,继续夏老师的未尽事业,把爱国爱家、相亲相爱、向上向善、共建共享的新时代的家庭观融入新时代的婚姻家庭制度,做好内化转化的工作,为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,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婚姻家庭法治体系,贡献智慧。

愿夏老师安心!愿庞老师保重!愿各位老师安康!

202582


Copyright 版权所有: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:中国法学会